大學教授潛心鉆研18年 除塵新技術讓PM降低率達到50%以上
發明新技術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而敢于使用這項新技術,同樣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科技成果轉化如何走好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是完成這項工作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在湖北武漢,一位教授十多年研究取得的科技專利,在進入市場應用時,就遭遇了無人敢用的尷尬局面。
大學教授潛心鉆研18年 新技術讓PM的降低率達到50%以上
2016年底,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軍營教授研發的PM2.5團聚強化除塵技術,在豐城發電有限公司被首次運營,技術的創新在業界引起轟動,被業界評價為降低煤炭燃燒產生PM2.5細微顆粒等污染物的一項重大突破,張軍營教授獲得成功的核心,就是一個味道聞起來像奶粉一樣的粉末狀的團聚劑。
張軍營開發的擁有知識產權的復合團聚劑,是由多種物質組成,可以起到團聚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潤濕的作用,這樣就可以使細顆粒團聚長大,提高除塵效率,最終達到超低排放煙塵的空氣治理目標。
這項技術是張軍營從18年前就開始研究的。PM2.5甚至2.5以下的超細顆粒由于體積微小,很難有效去除,張軍營的研究方向是希望能研發出一種可以使超細顆粒“團聚”在一起迅速“變胖”的方法。
2002年,張軍營的研究課題就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的專項支持,張軍營教授帶領團隊,開始在成千上萬種化合物中尋找最合適的材料??嗫嗉灏臼?,科研團隊在實驗室里完成了數不清的化學實驗,2012年,他們從果凍添加劑上獲得靈感,用有機化合物來進行開發,結果PM的降低率可以達到50%以上,效果非常明顯。
2012年,張軍營和他的團隊發明的“燃煤超細顆?;瘜W團聚促進劑”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有了技術的專利,張軍營并沒有料到,推廣使用一項新科技技術的難度,其實比研發這項技術更為艱難。他拿著自己的科技成果想找個企業進行技術示范,得到的答案竟然是無人問津。
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軍營:他們就說,你技術好都沒有用過,你怎么證明你的技術好呢?我說我在實驗室好,他們說實驗室的技術不能代表在工業上應用的效果,你必須通過工業的示范才能知道你的效果好還是不好,所以說非常失敗,都沒有人用這個技術,更別提有人來買。
李湧是武漢一家環保公司的負責人,幾年前,他慧眼識珠找到張軍營一起搞合作,但剛開始同樣四處碰壁。
武漢某環??萍加邢薰径麻L 李湧:第一次去江西電廠的時候,基本上他們認為我們是一個新的技術,他說不可能這個事情。
沒有人敢吃第一只螃蟹,張軍營和李湧沒有別的選擇,決定免費提供技術來快速打開市場。2016年底,PM2.5團聚除塵技術在江西豐城首次安裝使用。
2017年江西省環保廳的檢測數據顯示,團聚強化除塵技術投入使用后完全滿足超低排放10毫克的要求,鑒定結果是1.7毫克每立方米。雖然濕式電除塵技術比團聚強化除塵技術投資大概少三分之一,投資額省3000多萬元。但是,濕式電除塵技術的運維費是150萬元左右,而團聚強化除塵技術的運營費以及電耗才35萬元左右。
眼下,張軍營正在和李湧以及公司的研發團隊商量著武漢青山區一家電廠即將上馬的項目設計方案。為了更好地推廣技術,張軍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李湧的環保公司。除了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頭銜之外,張軍營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這家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對于未來,張教授充滿信心。
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軍營:看到這些設備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樣,經過18年的努力終于長大成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們的技術能夠不斷推廣應用,為我們的藍天保衛戰做一份貢獻。
- 寧夏首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項目落戶銀川高新區(2023-01-30)
- 建筑垃圾如何“變廢為寶”?(2023-01-30)
- 總投資10億元!河南年產500萬噸骨料線舉行開工儀式(2023-01-30)
- 九江都昌宏升年產6000萬噸骨料項目預計明年3月投產(2022-09-19)
- 總投資28億元!6000萬噸/年砂石項目,明年3月在江西都昌達產!...(2022-09-16)
- 機制砂“自供模式”制服成本難題(2022-09-06)
- 浙江杭州:數字化改革為綠色礦山提質增效(2022-08-30)